IVN国际志愿者网络-全球志愿者组织义工招募-国际志愿者协会义工旅行项目交流申请公益平台-官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美国人的志愿者精神和义工意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4-26 10:33: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国际志愿者者网络,义工旅行,国际义工

马上注册,享受更多特权与福利。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美国精英从小学吃苦(转自<环球时报>看看美国人的义工意识)

  乔安娜是马萨诸塞州的一名应届高中毕业生。她去年夏天跑到肯尼亚,教那里的孩子学英语,后来又跟随学校的社团到了坦桑尼亚进行社会服,在这之前,她还在国际经十字会当过半年的义工。而这些“国际经验”,使她被哈佛大学看中,顺利地打败其他对手,成为美国著名高校中的一员。

  “美国高校,尤其是一些著名的大学,在吸纳新鲜血液时,对成员服务社会的经历相当看重。”一位旅美的教育学家这样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如果没有这些必要的“磨砺”,哪怕成绩再高,也没多大作用。这正是美国所谓的精英教育和国内的区别。”

  富不能富孩子

  美国人的教育,从学前班开始就对学生们灌输“精英”理念。打一进校门,校长在开学致词里就会无一例外地对学生说:“你们是我们社会未来的领袖!你们就是明天的国家总统!”学生们在如此的教育氛围中成长,自小就以做未来的领袖为目标。

  不可否认,出身于高阶层家庭的孩子们,一般来说比其他的学生有更多接受社交礼仪和精细教育的机会。但是,从美国的立国精神来看,美国社会摈弃旧欧洲的特权传统,崇尚独立精神和个人奋斗。正由于这一社会背景,很多富裕家庭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公立学校去,因为很多家长认为,贵族学校很容易让孩子产生特权意识,这和他们的教育理念是相悖的。还有一些家庭,干脆自己掏腰包,让孩子去非洲、拉美、南亚等相对贫困的地方当志愿者,因为这些家长相信,真正的领导人才必须了解下层社会。

  比尔•盖茨和沃伦•巴菲特都秉承“富也不能富孩子”的家庭教育理念,宁肯把自己的大部分财产都捐出去,也不留给自己的孩子。旅美的教育学表示,“美国崇尚的是个人奋斗,美国社会的创造力和个人潜能的激发也来源于此。美国富豪们这样做是为了孩子更长远的发展,这也是中国的家长最为欠缺的地方。”

  打义工成受大学教育标志

  据记者了解,在美国的各类学校里,并没有什么专门的“精英教育”课程,如果家长的经济条件允许,他们可以选择送孩子去礼仪学校之类的地方学习,但是,遵循一定的礼仪规范毕竟是外在行为的表象,“精英”与否,关键取决于一个人的内在修养和综合能力。记者发现,美国人对所谓“精英”的定义,其实同国内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要求是颇为相似的。

  美国大家的教育哲学鼓励义工。绝大多数美国学生,在学期间都打过工,这不仅仅是做好事而已,也是美国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旅美多年的这位教育学专家表示,“美国强调的是精英从社会中来,为社会服务。而培养精英当然也从服务社会开始。”

  从培养尖端人才的常青藤盟校新生录取要求来看,越是名校,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考察就越严格。据记者了解,很多高分学生未能如愿进入名校者不在少数。以哈佛大学为似,每年都有不少SAT(大学入学考试)满分的学生申请入学,而哈佛大学通常只录取不到一半的满分申请者,那么,另一多半非满分学生是如何跨进哈佛校园的呢?学校的解释是,除了“硬分数”之外,其他的因素诸如个人的特长和创造力、社区服务活动、和领导才能等“软能力”也同样重要。一位普林期顿大学的负责人更明确地指出:“我们要看申请人在社区服务方面的创造精神。”因此,在这样的入学前提下,有志申请名校的高中生们都会利用假期和课余时间参加实习和社会服务工作,以增加社会经历,开阔视野,并提升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而美国的许多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和公司企业都为学生提供了许多的实习和社会服务机会。

  据统计,2005年,美国有330万的大学生做义工。这相当于所有1080万适龄学生的30%。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霍德教授表示,打义工的行为几乎成为是否受过大学教育的标志。

  尼霞是维吉尼亚大学医学院的一年级学生,今年夏天,也自费去非洲塞内加尔一家艾滋病救济站从事志愿工作,她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当她了解到世界银行有一个向塞内加尔艾滋病人提供帮助的志愿书项目时,她很快就报名参加,父母也很支持,为她提供旅行和日常生活费用。她在当地的艾滋病救济站同来自其他大学的同学一起,进行病例和病理统计工作,并同当地的卫生官员磋商。尼霞觉得,这样的实际工作经历对她日后的专业学习和职业选择影响至深,而学校则根据世界银行的工作评估和参与者的个人报告,授予志愿者一定的学分。

  强调社会责任感

  事实上,在美国社会,你很难找到一所标榜自己从事“精英教育”的大学,即使是在日常交谈中,人们也很少使用“精英”这类带有强烈标签色彩的词汇,大家一般习惯于一个人的“领导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比较中性的词汇来表达所谓“精英”的内在含义。在记者接触到的美国杰出人士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们谦虚和严谨的态度,自信但不居高临下是他们较为普遍的人格特质。美国前农业部副部长,华裔食品学专家任筑山教授曾表示,要在某个工作领域获得成功,一半是依靠专业能力,另一半是要有感召力和影响力。而在美国要想取得社会地位,年轻人必须从底层艰苦卓绝地奋斗上去。

  从义工做起,最后成为社会“精英”的例子,莫过于现任美国国务卿赖斯女士了。赖斯上世纪七十年代在大学主修国际关系学时,曾于1977年到国务院教育和文化事务局担任实习生。她在出任国务卿当日向国务院员工发表讲话时,曾援引当时做义工的经历,幽默地“提醒”国务院官员今后要“善待”身边的实习生,“因为你现在猜不到他们日后将身在何处”。美国人的义工精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文佑|小黑屋|国际志愿者网络(IVN)

GMT+8, 2025-1-16 04:52 , Processed in 0.018669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